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年名校 > 1949年届私立华北中学高中毕业生王庆绪:长留心底的记忆——记我的中学时代

1949年届私立华北中学高中毕业生王庆绪:长留心底的记忆——记我的中学时代

发布时间: 2013/10/25 15:04:00 访问次数: 3047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老北京的四合院中度过的,1946年3月22日我随父亲来到北京,住在和平门内翠花街什家户6号,并于当年夏天考入了私立华北中学。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可关于什家户6号和华北中学的记忆却像影子一样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华北中学岁月留 
 
  1946年我在考华北中学时,入学考试的考场设在东交民巷东头路南的一个大院里,那年秋季开学之前我收到了入学通知。学校就设在西直门内崇元观。这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校舍,可能原来是庙观,而后改成了学校。校内有一个很大的操场,还有一个国民党空军的仓库。里面放了很多飞机零件,不时有一些散落在地上,我们学生就捡来当玩艺儿玩。
  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水平都很高。因而全校每年的考试成绩都在全市名列前茅。校长是一个叫姜绍祖的很瘦的南方老人。课程设有:国文、数学、地理、历史、英语、动物学、植物学、体育等。我在学校上学期间喜欢国文、地理、历史、英语,不太喜欢数学。我的作文成绩在全班居前列,而数学从未拿过高分,只是勉强过关而已。
  教我们课的各科老师都各具特色。我的英语老师是一位高大英俊的先生,他每次上课时都穿一身笔挺的灰色西服套装。每次上课时在学生先说:“Good morning sir”,老师说:“Sit down”然后再开始讲课。教植物学的老师课讲得非常深入,细到把植物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都一层一层解剖开来讲给学生听。于是有的淘气学生就给这个老师起了个外号叫“细胞壁”。上历史课,老师带我们到故宫去参观,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状况。记得故宫那时有一个古物陈列所(就在今天的天安门城楼上),展览了中国历代的印玺。大殿里从东到西放着一溜长桌子,桌子上放的都是历代的官印,质地有银、铜、钢、木、玉石等。所有的印都锯掉了一个角,印面冲外斜放在桌子上的。每个印前面都有印纹和说明。虽然未加围挡也不见有人动。
  我校的体育课是全市最有名的,体育老师叫马骥德,他长得精瘦,会各种体操。在全市学生运动会上他任总指挥。学校里的球队名叫“白兰队”,在当时北平很有名气。此外,我校的文娱活动也很活跃,办有“白兰”壁报。一到校庆或重大节日就举行文艺晚会。操场上临时拉上一溜电灯,吸引得附近居民也来观看。演出的都是学生们自编自演的一些文艺节目,其中包括小歌舞以及高中班的小话剧等。
  那时除了少数有钱人家的孩子骑自行车上学外,大部分学生都是走路或乘有轨电车上学。和现在孩子几乎人手一辆山地车或电动车相比,真是天壤之别。那时我每天上学都是从家出来经过翠花街旧帘子胡同出绒线胡同再到六部口坐由前门开往西直门的一路电车,或乘自天桥至太平仓的二路电车。我还记得当时的电车有两辆与其他车不同,一辆叫“高志航号”,另一辆叫“闫海文号”。都是以纪念同名抗日英雄飞行员而命名的。这两辆车的不同之处是车体窄而新。在铃声上:别的车都是“叮当、叮当”的,而它俩却是“门儿、门儿”的。那时放学时为了上车能有个座,同学们就经常坐回头车,即从学校坐到总站西直门后不下车再坐回来。而有时车太挤我们就先不坐了,改从百花深处、九道弯等胡同穿到护国寺或太平仓站再上车。
  现在学生的午饭都是在学校统一入伙,吃的不是份饭就是营养餐,即使不入伙,也有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可以吃。而我们那时除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吃上白馒头外,穷人家孩子的中午饭都是自带一个窝窝头,中午到学校胡同口的油盐店买一个水疙瘩,然后再喝点开水就解决了,虽然条件很差但我们也没感到有多么苦。
  我们那时的学生制服是黑色的,上衣没有翻领只有立领(如相片所示)。左胸前缝着校章(如图所示),校章正面是蓝底兰字的“华北中学”,及班级、学号(我在初中一年级丁班,学号是69号);背面写有“明礼仪、知廉耻、负责任、守纪律”及年度编号(我是“三十五年度佩用第陆玖号)。中学毕业已六十年了,这枚珍贵的校章我仍完好的保存着,每次看到它都会回忆起学生时代的难忘岁月。     
  我们上学时对国家大事也很关心,当时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情都会在学校产生反响。如:1946年12月24日发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皮尔逊在东单大操场(即今天同仁医院北边的东单体育场。当时是练兵场,后在1948年改为临时飞机场,降落过c-46型飞机。)强奸北大女学生沈崇事件,就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反美大游行。我国民众强烈要求当局惩办美国大兵。随后在当年12月30日至次年1月中,蒋管区几十个大中城市也都为此相继罢课,举行反美反蒋示威游行,要求美军退出中国。当时参加运动的学生人数约在五十万以上。1947年5月4日上海学生开展了以“要饭吃、要和平、要自由”为宗旨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上海、南京、杭州的学生联合在南京集会示威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百余人受伤,20余人被捕。此外,天津军警也打伤50余人,并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五二O”血案。一时间学生罢课、工人罢工、教员罢教,反美、反蒋斗争波及全国六十多个大中城市,给蒋介石领导的反动政府以沉重的打击。与此同时北平北大、清华和各学校的学生也组织参加了游行示威活动。特别是当他们走到新华门时,愤怒的学生将对面小楼上的“北京市参议会”标志用黑墨写成了“北平土豪劣绅会”。至此反美反蒋运动达到了高潮。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大大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北平解放后,不少爱国学生都积极地参加了祖国的创业和建设。那时北平的学生主要走了三条路:一是考入华北大学(即人民大学的前身);二是考入华北军政大学;三是参加南下工作团随部队南下。我和不少同学考入了华北军政大学。以后又考入了防空学校。毕业后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直到把美帝国主义打败,最终停战后才回到国内。
  1982年我从部队离休后回到北京,又去回访了什家户6号,但物是人非,好多邻居都不认识了。房子也拆了不少,几十年的变迁原址已大不一样了。2006年我又去重访了一次,更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原来的一片胡同现在都盖起了高楼。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我走过了不少的省,所到之处,总感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北京的四合院。所以这些胡同情结一直在我心中占有不少的分量。
  1998年得知市立六中举行75年校庆活动,我才知道原华北中学现己合并进六中。作为校友我也参加了庆祝仪式。
  抚今追昔,中学时代的经历虽已过去60多年了,但每每回忆起来心情就非常不平静。离休后我曾写了一些革命回忆录,并把新中国高射炮兵的成立经过写成了“新中国高射炮兵的诞生”,以此来缅怀那些逝去的战友。回顾以往的峥嵘岁月,更加激励自己珍惜时光。今天写下自己的经历,目的就是告诫和勉励后人——今天的安宁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回首往事,发现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写作于2008年
 
 
 
【作者简介】
  王庆绪,男,1930年9月生。空军87491部队离休干部。1946年至1948年在北平上中学。1949年参加革命,并考入华北军政大学,后到防空学校学习高射炮,1950年入朝参战,经历了抗美援朝全过程,直至停战后回国。历任排长、副连长、军事教员、作战侦察参谋、政治部干事,1982年离休。喜好书法(钟鼎文、甲骨文)、绘画、篆刻、写作、剪报(现已坚持50年,粘贴剪报800本)。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作品百余件。并多次参加区、市及中央电视台等组织的比赛且多次获奖。 
 
 

 
 
推荐】【字体: 】【打印】【关闭
 

本站总访问量: 131861 人次 | 最高峰 889 人在线 | 当前有 54 人在线 | 信息中心 |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一六一中学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 技术支持:智慧创星
京ICP备1304667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97号